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英文 Ponzi scheme,也常翻譯為龐茲騙局、龐式騙局或金字塔騙局,是一種金融詐騙模式,在臺灣類似的手法稱為老鼠會或非法吸金,龐氏騙局的組織架構普遍類似金字塔結構,由較晚加入的下層會員所投入的資金,做為上層會員的獲利,當整個龐氏騙局所主導的市場飽和或被踢爆,無法再讓原本的投資人加碼投資或無法再吸引更多投資人加入,整個龐氏騙局就會瓦解,如此的金融詐騙手法在金融界層出不窮,侵蝕著金融市場的價值以及投資人的資金,是一種違法的詐騙行為,且會導致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

龐氏騙局雖然是非常古老的一種詐騙手法,但之所以會被稱為龐氏騙局的原因,與十九世紀初一位義大利移民美國的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先生有關,這位龐茲先生早期做過許多不太賺錢的工作,可以說是打零工維生,後來他發現金融工具是種可以快速獲利的捷徑,所以拋棄自己原本的身份,於西元 1919 年開始策劃一起金融詐騙計劃,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市場對於郵票券的需求量大增做為投資方向詐騙投資人的錢,並以後期加入的投資人所投資的金額做為早期加入投資人的獲利,是為轟動全球的龐氏騙局開端,至 1920 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龐茲先生的詐騙金額已經超過 1500 萬美元,過著非常優渥豪華的生活,直到整個龐氏騙局被踢爆垮台,龐茲先生於 1920 年 8 月份宣告破產,龐茲先生被抓去關了五年左右的時間。

龐氏騙局的特徵

龐氏騙局的組織架構以金字塔為大宗,而且會有一個詐騙者所描繪出來的虛假投資方向、穩定的高額獲利或是對獲利畫大餅,讓投資人誤以為可以擁有極高的投資報酬率、需要持續加入更多的投資人或者是原本的投資人繼續投入更多的資金,以讓公司能夠持續順利的發出獲利(有時候稱為獎金或紅利)給原本的投資人,換句話說,龐氏騙局最大的特徵就是需要持續的吸金,且投資標的並非真實或真的可以投資,但獲利跟本無法支撐整個龐氏騙局的組織。

龐氏騙局與伯納德馬多夫

伯納德馬多夫(Bernard L. Madoff)是一名住在美國的猶太人,美國那斯達克(NASDAQ)證券交易所的前主席,馬多夫憑藉著自己在那斯達克的金融地位與人脈,策劃出一齣華爾街史上最大的騙局,該場騙局也普遍被認為是龐氏騙局的一種,馬多夫詐騙金額龐大,導致投資人損失超過五百億美元,甚至連大型金融機構都受騙,整個詐騙過程約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馬多夫最後被判入獄服刑。馬多夫所策劃的整場騙局也稱為馬多夫騙局或馬多夫詐騙案。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1.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gov | "Ponzi" Schemes
  2. 描述美國稅務法提到許多與龐氏騙局的內容:Ponzi Scheme Tax Loss
最後更新於 2014-08-07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