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仔粿

深綠色的草仔粿與白色的客家菜包

草仔粿是一種來自台灣的傳統小吃,也稱為艾草粿,主要由糯米粉、在來米粉、蝦米、豬肉末、香菇、砂糖、艾草或鼠麴草等食材製成,口感柔軟、口味清淡。草仔粿的名稱來自於它外觀的綠色草綢包裹,形狀像是小巧的口袋,內餡包裹著一整片軟糯的米糕,入口後有一種綿密的口感。

草仔粿是台灣客家人的傳統美食之一,被認為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也算是客家菜包的一種。在早期,草仔粿是作為祭品和慶祝活動中的重要食品而存在,如祭拜祖先、嫁娶、滿月等。現在,草仔粿已經成為了一種受歡迎的小吃,可以在夜市、傳統市場和小攤位上輕易找到。

草仔粿的起源

草仔粿是台灣傳統小吃之一,起源難以追溯,有一種說法是草仔粿起源於福建泉州。傳說清朝末年,有位廣東籍的海盜阮旗,在台灣被清軍追捕時,逃到了泉州,並在那裡學會了草仔粿的製作技巧,回到台灣後開始在當地賣起草仔粿。草仔粿因為口感Q彈,深受民眾喜愛,成為了台灣的傳統小吃之一,不過這種說法僅被視為一種傳說,並未有歷史資料佐證。

草仔粿的製作

草仔粿是一種傳統的客家小吃,經過多年的演變,現在已經成為了台灣地區常見的美食之一,通常製作方式分為兩種,分別是作成類似菜包形狀的草仔粿以及做成粿狀的草仔粿,首先介紹製作成菜包形狀的草仔粿作法:

材料:

  • 糯米粉 300 克
  • 香菇 4-5 朵
  • 綠豆芽 100 克
  • 豬肉絲 100 克
  • 紅蘿蔔 50 克
  • 青蔥 2 根
  • 蒜末 1 湯匙
  • 鹽、糖、胡椒粉、沙拉油 適量

步驟:

  1. 將糯米粉加入適量的水中攪拌成糯米糰,放置 30 分鐘;
  2. 將香菇、紅蘿蔔切成絲,青蔥切成薄片,綠豆芽略洗後瀝乾;
  3. 鍋中倒入油,放入蒜末爆香,加入豬肉絲炒熟,再加入所有蔬菜炒熟,調味;
  4. 將發酵好的糯米糰搓成球狀,用手指在中心處壓出一個小洞,將炒好的餡料放入洞中;
  5. 放入蒸籠中蒸 10-15 分鐘即可。

草仔粿的作法並不難,重點在於掌握好糯米粉和餡料的比例以及蒸煮時間。草仔粿的外皮香糯,餡料清爽可口,是一道深受大眾喜愛的傳統小吃。

做成粿狀的料理方法比較簡單,主要是先用米粉和水混合製成糊狀物,再加入蝦米、豬肉末、香菇、綠豆芽等餡料拌勻,將綠豆芽倒在糊狀物上面,最後上蒸鍋蒸熟即可。食用時可以搭配辣椒醬或是醬油,口感更加豐富。

草仔粿的吃法

通常蒸熟的草仔粿可以直接食用,跟客家菜包一樣的吃法,就是直接拿起來吃,熱的或冷的都可以吃,草仔粿通常是當作早餐或點心食用,可以沾醬油或辣椒醬一起食用。有些人喜歡把草仔粿切成小塊,再加入花生粉和醬油等調味料,製作成另一種口味。另外,草仔粿也可以加入鹹豬肉、花枝、蝦米等食材,製作成口感更豐富的草仔粿料理。

延伸閱讀

  1. 客家菜包
最後更新於 2023-04-22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