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蟬

噤若寒蟬縮圖
噤若寒蟬這句成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安靜得什麼都不說,有兩種使用情況,第一種是當下不說話,第二種則是對事情不表達意見,這兩種情況都可以用噤若寒蟬來形容,在古代人們認為蟬在冬天是不會叫的,不像夏天為了求偶發出巨大的聲響,噤若寒蟬就是不發出聲音,像寒冷冬天的蟬一樣安靜,這句成語最早出自於《後漢書·杜密傳》[1],記載的是杜密對劉勝噤若寒蟬只求自保的態度不滿。

噤若寒蟬的反義詞有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滔滔不絕、高談闊論、一鳴驚人

字詞解釋

  • 噤:不發出聲音
  • 若:像、似
  • 寒:寒冷的冬天
  • 蟬:一種昆蟲

成語出處

《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成語典故

在漢朝時期有一位為官清廉的河南尹杜密,因為凡事依法行事,有一次得罪了朝中的宦官而被免職回到穎川老家,不過雖然被免職,杜密卻還是對國家大事非常關心,經常收集許多的資料,當時有另外一位太守名叫劉勝,他退職回到家中對國家就沒不關心,就像寒冷冬天的禪一樣完全不發出任何一點叫聲,杜密很看不下去就批評劉勝噤若寒蟬,對國家政事不聞不問,只顧著保全自己,劉勝雖然受到上賓的待遇,可是他不推薦好人也不舉報壞人,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平平安安而不得罪任何人,這種噤若寒蟬的作法其實並非好人所為,實為貪生怕死之徒只求溫飽的做法。

成語造句

  • 平時滔滔不絕的他,今天開會卻噤若寒蟬,因為他不想得罪主管。
  • 俗話說的好,飯可以多吃話,不能多說,許多人都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像噤若寒蟬一般。
  • 在需要你的時候噤若寒蟬,終將沒有好的成就。
  • 大師兄正在閉關,噤若寒蟬的他似乎進入冥想的階段。
  • 如果有人大聲斥責你,而你卻可以做得到噤若寒蟬就成功了。

錯誤寫法

禁若寒蟬為誤寫,此禁非彼噤。

延伸閱讀

成語備註

  1. 《後漢書·杜密傳》後漢書中記載杜密的部份,是東漢時期的名臣,對宦官子弟為縣官奸惡的,皆加收捕,杜密與劉勝同鄉。
最後更新於 2015-08-04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