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在鐵皮屋簷下的麻雀

麻雀的科學分類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麻雀科 Passeridae
麻雀屬 Passer
麻雀種 P. montanus
麻雀學名 Passer montanus,英文 sparrow,也有許多別名如樹麻雀(Tree Sparrow)、老家賊、厝鳥、屋角鳥、屋簷鳥 ... 等,與另一種麻雀屬的家麻雀在體型與毛色上有些許不同,是台灣都市與鄉間常見的鳥類,群體相當龐大,尤其在有農田的鄉下地方,收成後就往往可以看見成群的麻雀撿拾穀類,僅管麻雀看似與人類共存,但對於人類依然保有戒心,這與台灣曾經流行吃烤麻雀有關係,人類並非把麻雀當寵物飼養,而是當成食物補來吃。

麻雀的分佈

麻雀所分布的地區主要以歐亞大陸為主,尤其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東南亞都可以看到麻雀的蹤跡,以鄉村聚落或都市為常見的地區,山區比較少見到麻雀,這與麻雀本身的食物有關,山區較少人類栽種的穀物,同時也有較多大型具攻擊性的鳥類,如老鷹的攻擊性就相當強大,體型嬌小的麻雀很容易成為大型鳥類的獵物。麻雀屬中有一種叫做山麻雀(Russet Sparrow)會出現在臺灣山區,近幾年數量銳減,已成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

麻雀的生活習性

食物 - 麻雀的主要食物為穀物、昆蟲、植物的果實、種子,都市內的麻雀還會撿拾人類丟棄的食物,本身為雜食性,會根據季節的差異,尋找最多的食物,懂得在春天捕捉活動力旺盛的昆蟲,例如蝴蝶、毛毛蟲、甲蟲、蒼蠅、螞蟻、臭蟲、金龜子、瓢蟲蚱蜢 ... 等,成鳥會將捕捉到的蟲子銜回鳥巢,哺育餵食剛孵出來的小鳥,這些蟲子也是麻雀的蛋白質營養來源,到了秋天就開始尋找值物的果實或種子,秋天稻田收成後所遺落下的穀子,常成為麻雀成群撿拾的主要食物之一,也因為可以吃到人類所栽種的穀子,所以麻雀與人類可以維持著共存的生態。

繁殖 - 麻雀在繁殖之前會先築巢,築巢地點通常選在老樹洞、屋簷、樹枝頭、樹叢、人類建築物、空調設備,麻雀的巢並不是很美觀,通常就地取材,用枯樹枝、乾草、羽毛、動物毛、人類丟棄的垃圾 ... 等,對麻雀來說,適合築巢的材料非常多,他們很懂得變通,不過築出來的巢很少優美的,築完巢後就可以準備生蛋,麻雀一整年都可以繁殖,最旺盛的繁殖期約在 3 月或 4 月之間,雌鳥每次約產下 5 至 6 顆鳥蛋,在歐洲的家麻雀一次可產下超過 20 顆蛋。雌鳥產下蛋後便會開始孵化,僅需 10 天至兩週的時間,小鳥就可以孵出,雌鳥孵蛋的期間,雄鳥會外出補多大量的昆蟲餵雌鳥以及準備餵食幼鳥。

麻雀對環境與農作物的影響

由於麻雀會捕食昆蟲,當然也包含蝗蟲與菜蟲,等於是幫人類除去害蟲,但早年人類曾經誤以為麻雀對農產有損,尤其是認為麻雀會吃掉農人耕種出來的穀子,所以會在農田安插到稻草人,一方面嚇走麻雀,另一方面捕捉麻雀來吃,中國大陸曾在毛澤東時期,倡導打麻雀運動,為的是要減少農損,人類的種種做法,的確讓麻雀數量大幅度下滑,但隨之而來的竟然是蟲害,尤其是大規模的蝗蟲,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一整片稻田的穀子吃光,人類終於發現麻雀存在的重要性,所以後來便停止打麻雀運動,農人也認知道麻雀對道田與菜園的除害蟲工作,其實是有所幫助的,現在人類與麻雀已經可以和平共存。除了農作物之外,都市內的行道樹或是公園綠地,也需要除蟲才能保持綠意盎然,能夠生活在都市的麻雀,就能夠幫人類這個大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1. ▶ 小麻雀餵食記 - YouTube
  2. ▶ House Sparrow - HD Mini-Documentary - YouTube
最後更新於 2015-04-08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