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這句成語出自於《莊子.齊物論》[1]中的一個寓言故事,原指物的本質不變,透過方案或模式的修改欺騙人上當,後來指搖移不定或反覆無常的情況,對於事情的看法沒有一個標準,三心二意,隨時都有可能改變,也可以稱之為朝三暮四,並非一種美德,對人形容朝三暮四有貶意。

成語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 朝:早上
  • 暮:晚上
莊子·齊物論中提到一個故事,春秋時宋國狙公在家裡養了一群猴子,不過由於狙公家境並不富裕,正當猴子的飼料快吃完的時候,狙公想出了縮減飼料供應的方式,於是狙公就跟猴子們說:「早上給你們三顆飼料,晚上給四顆飼料,這樣好嗎?」猴子們聽了飼料要減少,群眾暴動,狙公只好改說:「那早上給你們四顆飼料,晚上給三顆飼料,這樣好嗎?」猴子們聽到早上的飼料多一顆,都非常的高興。

成語造句

  • 她找工作一直朝三暮四,根本找不到裡想個工作,所以現在還在待業中。
  • 上頭新來的主管朝令夕改,朝三暮四,才短短一個月,就讓公司業績滑鐵盧。
  • 朝三暮四與朝朝暮暮可是完全相反唷!
  • 與其在那邊朝三暮四的想些有的沒得,還不如腳踏實地的把工作做好。

延伸閱讀

朝三暮四成語備註

  1. 《莊子》集合了莊子及莊學後人的篇章,整理而成的書,成書於戰國中期。
最後更新於 2015-05-28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