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經地義

天經地義這一句成語的意思是指理所當然的事情、不能改變的事實或是絕對正確的常理與規則, 最早記載於中國古代史書《左傳》[1]中昭公二十五年的一個故事描述的是周朝皇室內亂,各諸侯國協助周王朝結束王位之爭,諸侯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天經地義的事情,例如要有付出才能有收穫、父母照顧年幼的孩子、孩子照顧年邁的父母、引水思源、知恩圖報 … 等, 都屬於天經地義的事情。

天經地義的同義詞有理所當然、千真萬確,反義詞則有天理難容。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成語典故

左傳中提到在公元前520年,周朝發生了王位爭奪戰,因為周景王的兒子本來可以直接繼承王位,但是他的非正式夫人所生的長子也有繼承王位的資格,而周景王死後,兩位世子就開始爭權王位, 當時周朝的晉頃公找來了各個諸侯國,想要協助周朝避免王位之爭,避免國家瓦解,當時晉國的趙鞅向鄰國的游吉詢問什麼叫做禮?游吉就回答:「我國的大夫子產在生前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老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其他諸侯也都覺得游吉講得非常有道理,於是大家跟著出兵,協助周朝結束了王位之爭。

成語造句

  • 老闆付員工薪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偏偏就有些慣老闆喜歡拖欠員工的薪水。
  • 欠錢還錢天經地義、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 對自己負責任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毫不需考慮。
  • 企業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回饋社會乃是天經地義的事。

延伸閱讀

成語備註

  1.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史書。
最後更新於 2015-03-25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