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是中國古代宣揚孝道精神的收集故事,匯集不同的時期、背景、人物所構成的行孝故事,為傳統孝道精神的代表,二十四孝的實際編撰者有多種不同說法,不過幾乎都指向元朝郭居敬、郭守正、郭居業兄弟,由於二十四孝的故事對兒童建立孝順父母、以父母為重的觀念有所幫助,坊間有許多以這二十四則孝順故事所衍伸出來的讀物、繪本、童書 ... 等商品。雖然中華文化自古勸人百善孝為先、孝道為重,不過二十四孝中的幾則故事,在今日被視為愚孝,應該被檢討而屏除在二十四孝之內,以免影響孩童的學習,這中間包含臥冰求鯉爲母埋兒滌親溺器恣蚊飽血

二十四孝故事選單表

孝感動天戲彩娛親懷桔遺親扼虎救親親嘗湯藥賣身葬父
行傭供母哭竹生筍齧指痛心爲母埋兒扇枕溫衾嘗糞憂心
單衣順母湧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爲親負米拾椹供親
恣蚊飽血棄官尋母鹿乳奉親刻木事親臥冰求鯉滌親溺器

二十四孝之孝感動天

虞朝的皇帝舜(常稱為虞舜)的故事為二十四孝之首,因為年代是二十四孝故事中最早的,舜還小的時候就非常孝順,有一位農夫父親名為瞽叟,母親過世後來了一位繼母名為握登,後來父親與繼母生下了弟弟象,象的個性比較差,善於忌妒,由於舜是位乖巧、孝順又懂事的孩子,受到村莊中村民們的愛戴,卻也招來了家人對他的厭惡,就在舜的好品行受到當時皇帝堯的賞賜,將兩位公主嫁給舜做妻子,還賜給順一大堆嫁妝,讓舜的父母親以及弟弟象非常忌妒,弟弟決定策劃要將舜殺人滅口,就在一次舜的父親要他去修補稻草堆上的破損,趁著被騙上稻草堆的舜沒注意,弟弟象竟然在草堆下點火,想要用一把火燒死舜,沒想到冷靜的舜拿著兩頂斗笠,利用風阻一躍而下,逃過了一劫,這件事情讓象非常的懊惱,所以象與父親再度計畫了要用土埋舜,所以騙舜去挖井,挖了好多天,終於挖到夠深了,舜的父親與弟弟象就開始掩埋,沒想到舜早就料到有危險,預先挖好了一條逃脫用的密道,再度躲過一劫。

躲過兩次劫難的舜,依舊孝順的父母親,祀奉父母也沒有因此而改變,這樣的孝道在地方上傳開了,也感動了天,所以天派了大象與鳥來幫助舜耕種,整個畫面相當和諧,當時的皇帝堯也因為看到了舜的孝心與人品,決定將王未傳給舜,這就是歷史上的堯舜禪讓,而舜也成為二十四孝之首。

二十四孝之戲彩娛親

周朝一名萊姓乞丐相當的孝順,一般人稱他為老萊子,他靠著行乞養活父母,討來的食物只要父母親還沒有吃過,他自己絕對不會先吃,老萊子常常會穿著一件破舊的五彩衣跳舞給爹娘看,假裝自己還是小孩子,藉此娛樂爹娘,曾經有人被老萊子的孝心所感動,想要介紹工作給他,可是被老萊子拒絕,因為老萊子覺得作工的話距離父母親太遙遠,無法即時照顧爸媽,所以決定繼續行乞,直到父母離開人世。

二十四孝之懷桔遺親

陸績是三國時代吳郡吳縣人,年僅六歲的時候,隨著父親去拜見袁術,當時袁術拿出百里外買的橘子給陸績吃,陸績發現那個橘子非常可口,便藏了幾個在袖子裡想帶回家給母親吃,時間不早,陸績父子即將拜別袁術時,誰知陸績的袖子竟然滾出了好幾棵的橘子,弄得場面相當尷尬,陸績父親痛罵他怎麼可以偷拿別人家的橘子,陸績才娓娓道來是想要帶回家給母親吃。儘管未經同意就將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並非一種美德,甚至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不過陸績的懷桔遺親還是被寫入了二十四孝之中,此舉在後代也被認為不是很妥當的教育內容。

二十四孝之扼虎救親

楊香是晉朝人,年約十四歲之時,有一次與父親楊豐稻田中工作,忽然間來了一隻老虎朝父親撲了過去,人根本不可能打贏老虎,可是楊香也顧不了這麼多,只想到要救父親,直接撲向老虎,沒想到因此把老虎嚇跑了,此事成為一段佳話,被寫入二十四孝中。

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藥

親嘗湯藥講的是西漢文帝劉恒,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漢文帝孝順母后薄太后的事蹟流傳至今,收錄為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一,相傳漢文帝劉恒相當的孝順,自從母后生命後,劉恒每日除了處理朝政之外,就是陪在母后身邊照顧,口渴馬上奉上茶水、幫忙蓋被子,對母后的照顧可說是無微不至,就連太醫所熬煮的湯藥都必須經過劉恒親自嚐過,確認湯藥不苦口也不會過燙,才給母后喝,薄太后見到自己有這麼孝順的孩子深感欣慰,可是又不希望劉恒過於操勞,就跟劉恒說自己的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治得好的,以後還是交給宮女伺候就好吧!可是劉恒回答表示,自己如果不能在母后有身之年照顧她,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報答母后的養育之恩呢?可以見得劉恒是一名孝順的皇帝,所以劉恒親嘗湯藥的事蹟也被收錄於二十四孝之中。

二十四孝之賣身葬父

漢代有一名孝子名為董永,因為家境貧困,所以父親死後無法替父親辦理後事,便賣身葬父,他的孝心感動了天,玉皇大帝派仙女下凡幫助他,董永在前往做工的路上遇到了仙女,仙女要董永取她為妻,就這樣兩個人一起去做工,直到把工作完成回歸自由之身,仙女才返回天庭。

二十四孝之行傭供母

江革,字次翁,東漢齊國臨淄人,與母親相依為命,可是當時正值天下大亂、盜賊四起之際,江革背著年邁的老母親要逃命,可是無奈預上了匪徒搶劫,雖然江革身上沒有值錢的東西可以搶,可是匪徒看他身強體狀,想要強迫他加入團體,沒想到江革說如果自己當了匪徒,就沒有人可以照顧自己年邁的母親,匪徒們看在江革孝順的份上,放過了他,後來江革背著母親逃到了下邳,在那裡找了一份苦差事,賺來的銀子都買了好吃的與好的日用品給母親,自己卻吃些粗糙的食物,江革的孝心傳了出來,居民拱他出來做官,也受到當時皇帝的賞賜。

二十四孝之哭竹生筍

孟宗字恭武,江夏鄳縣人,為三國孫吳後期重要的大臣,話說孟宗年輕喪父,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母親吃,有一次母親生病了,想要吃竹筍,可是天寒地凍的根本找不到竹筍可以吃,孟宗就在竹林的雪地上抱著竹子哭泣,哭久了漸漸感覺到一股溫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體溫讓竹子周邊的雪融化了,而且還長出了許多的竹筍,孟宗很高興的把竹筍挖起來帶回家給母親吃。

二十四孝之齧指痛心

東周時有一名孝子名為曾參,從小家中非常的窮困,只有與母親相依為命,有一天,曾參上山砍柴,在家中的母親聽到有人應門,原來是要拜訪曾參的客人,趕緊將客人引入客廳,可是家中並沒有任何的食物可以招待客人,而且也不能讓客人一直等,所以曾參的母親想出了一個方法,用力的咬了一口自己的手指頭,結果在山上砍柴的曾參竟然感應到了,連忙下山跑回家問母親找她有什麼事情,如此母子連心的神奇傳說也記載到二十四孝中。

曾參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人,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曾子,孔子的弟子,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十四孝之爲母埋兒

郭巨,字文舉,隆慮人,因為家中貧苦,又有年邁的老母親,孝順的郭巨與妻子每次看到老母親把飯給年幼的孩子吃,心中都相當不捨,覺得孩子可以再有,可是母親僅有一個,郭巨與妻子決定將孩子埋了,減少家中吃飯的人口,讓老母親可以吃得飽,正當兩夫妻在挖洞準備掩埋幼子的時候,挖到了一個罐子,裡面裝滿了黃金,原來是他們的孝心感動上天,因此獲得了足以改善生活的財富。爲母埋兒的故事在現今社會被視為愚孝。

二十四孝之扇枕溫衾

黃香是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只剩下他與父親相依為命,對父親相當孝順的黃香,會在夏天的時候用扇子煽涼父親的枕席,讓父親睡起來比較涼爽些,倒了冬天會用自己的身體替父親溫床,讓父親睡得溫暖一些,黃香長大後歷任尚書郎、左丞、尚書令,官至魏郡太守。

二十四孝之嘗糞憂心

庾黔婁是庾易的兒子,南齊名士,做官至為孱陵令,不過剛到官十日,有一天突然狂冒冷汗,直覺是家中父親身體出狀況,連忙趕緊辭官回家探望,果然老父親臥病在床,大夫說要知道病情,唯一的方法就是嘗父親的糞便,如果嘗出來味道是苦的就正常,如果是甜的就有問題,庾黔婁也顧不了這麼多,趁著老父親去上完茅房,便親自嘗一口父親的糞便,發現竟然是甜的,趕緊跪拜北斗星,希望以自己代父死,不過父親還是死了,庾黔婁安葬完父親後,就在墳冢旁結廬而居,守喪三年,因此被寫入二十四孝之中。

二十四孝之單衣順母

單衣講的是單薄的衣服,故事發生在周朝,有一位孩子名叫閔損,字子騫,他在年幼的時候失去了母親,父親娶了一位繼母,繼母後來生了兩個小男孩,閔子騫非常孝順,也懂得照顧兩個弟弟,可是繼母畢竟是有私心的,總是想把好的留給自己的親生兒子,就在一年的冬天,戶外下著大雪,繼母要給家人做保暖的衣服,把好的棉花都用來做給兩個弟弟外套,而給閔子騫的外套裡面卻只用蘆花絮填充,可想而知相當單薄,儘管看似一樣的外套,閔子騫的那件卻一點也不保暖,直到有一天,閔子騫的父親要他拉馬車出門,坐在車上的父親看到閔子騫因為寒風一吹就打哆嗦而沒把馬車拉好,便拿出皮鞭抽他,不抽還好,一抽才發現被抽破的外套內竟然都是蘆花絮,盛怒之下馬上趕回家準備休妻,沒想到年幼的閔子騫替繼母求情,閔子騫表示有繼母在,只有他一個人受苦,如果把繼母休了,兩個弟弟也跟著受苦,這樣才讓繼母留下來。

閔子騫長大後也成為孔子的弟子,孔門十哲之一,德性休養與顏淵齊名。

二十四孝之湧泉躍鯉

湧泉躍鯉故事發生在東漢,當時有一位名叫姜詩的人,益州廣漢郡雒縣人,他與妻子龐行都非常的孝順,因為家中老母親喜歡喝河中的水,不喜歡喝井水,可是河流距離住家有好幾里的距離,姜詩的妻子龐行每天都提著桶子走到數里外的河邊取水,村人都稱羨江母能有這麼好的媳婦,有一天姜詩家中的院子竟然冒出了一股湧泉,而且還會跳出兩條鯉魚,姜詩與龐行試喝了一下,發現水質的口感與江母喜歡的河水相同,令人嘖嘖稱奇,據稱是孝感動天。

二十四孝之聞雷泣墓

戰國時代有一位名叫王裒的人,城陽營陵人,王儀的兒子,在王裒小的時候,父親王儀因為認為東關之戰戰敗主因在司馬昭,結果被司馬昭所殺害,剩下王裒與母親相依為命,但是王裒的母親很害怕打雷的聲音,王母死後,王裒將她葬在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只要天空打雷,王裒便會跑到墓穴抱著墳墓哭泣,並在墳墓旁告訴母親自己在旁邊陪伴著她,要她別害怕。王裒無論是對父親還是對母親都孝順有佳,因此被寫入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之乳姑不怠

唐夫人是一名相當孝順的媳婦,因為自己的婆婆年事已高,牙齒掉光了,吃東西有困難,所以他便用自己的奶水給婆婆吃,讓本來日漸消瘦的婆婆,身體漸漸有了起色,為二十四孝故事中,非親身兒女孝順的經典。

二十四孝之爲親負米

為親指的是為了父母親,負米則是背著米行動,故事發生在春秋時代的魯國,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或稱季路,年輕時因為兵荒馬亂之季,平凡百姓家中難有白米可吃,子路心疼父母親只能吃些野菜,有一次聽說百裡之外有賣米比較便宜的地方,於是常常負米百里就為了給父母親吃米,成為佳話。

二十四孝之拾椹供親

拾椹供親的故事講的是漢朝的蔡順,蔡順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對母親非常的孝順,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局勢混亂,沒有足夠的食物,蔡順便去找桑樹,摘下桑果以及撿拾地上熟成的桑果,拿回家給母親充飢,有一次遇到了當時與政府軍對抗的赤眉軍,赤眉軍問他為什麼要用兩個不同的器皿裝著不同顏色的桑果?蔡順回答說:「因為一個器皿要裝熟成的黑色桑果,另外一個要裝還沒熟成的紅色桑果,熟成的黑色桑果比較好吃,要留給母親吃,而紅色的未熟桑果比較酸澀,是自己要吃的。」赤眉軍聽蔡順這麼一說,也被感動了,想送蔡順牛與白米,不過蔡順婉拒了。

二十四孝之恣蚊飽血

恣蚊飽血的故事描述的是吳猛,吳猛是晉朝著名道士、神仙,世稱大洞真君,吳猛年僅八歲的時候就知道要孝順父母,由於家境貧困,根本沒有蚊帳可以使用,每到夏天就用自己的身體餵蚊子,希望讓蚊子叮飽了就不要去叮爸爸媽媽。吳猛的恣蚊飽血在現今社會被視為二十四孝中的愚孝。

二十四孝之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揚州天長同仁鄉秦欄人,年幼就與母親分開,長大後作官,官至司農少卿、朝議大夫,可是朱壽昌為官期間一直惦記著自己的老母親並派人尋找都無所獲,最後只好向皇帝請辭官銜,親自下鄉找母親,終於讓他找到。

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名孝子名為郯子,因為年邁的父母親想要喝鹿乳,所以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身上拼掛一條鹿皮,混到森林中的小鹿群中,等待母鹿出現,假裝自己是小鹿一起喝奶,其實是在取鹿奶,成功取得鹿乳的郯子便開始每天如法炮製,直到有一天遇上了獵人,才讓自己的行蹤曝了光。

二十四孝之刻木事親

傳說在東漢時有一名叫丁蘭的人,年輕的時候並不是很孝順,喪父後只剩下母親,但是丁蘭還是不太孝順,直到去上學後受到夫子的感化,才知道要孝順,可是身邊只剩下母親,有一天,丁蘭在田裡做事,幫他送飯的母親到田裡,丁蘭手拿田具尚未放下,嚇到母親往後退,撞到一棵梨樹喪命,丁蘭趕到相當的後悔與難過,找來了工匠把梨樹砍下作成母親的雕像,作為對母親的紀念,慎終追遠。後來丁蘭娶了妻子,妻子對他每天像雕像敬拜的情況感到不解,於是拿針刺雕像,發現雕像會流血,另外一說是拿火燒雕像,結果自己的頭髮也被燒到,丁蘭知道此事後便把妻子休了。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

東漢時期有一名善良的孩子名為王祥,年幼喪母,父親娶了一位新的妻子成為了王祥的繼母,可是繼母並不喜歡王祥,總是在父親面前說三道四,影響王祥的父子關係,可是王祥並未因此懷恨在心,反而因為知道繼母喜歡吃鯉魚,特地在寒冷的雪地裡臥冰求鯉,靠著身上的體溫讓冰層融化,最後終於冰層裂開讓他抓到了鯉魚,村中的人都稱讚王祥是一名孝子,不過王祥的臥冰求鯉故事在現今社會也被視為一種愚孝。

二十四孝之滌親溺器

滌親溺器的故事描述的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故事,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無論在詩、詞、書法都有極高的成就,雖然居官,卻願意每天親自替母親洗滌便器,從來沒有忘記過為人子該有的孝心,因而被寫入二十四孝之中,也奉勸後人無論官銜為何、事業多大,都不可以忘記孝順照顧父母。


最後更新於 2015-03-24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